来源:合肥普瑞眼科医院 阅读3次
玻璃体切割术
【适应证】
1. 难以吸收的玻璃体积血和玻璃体浑浊。
2. 药物治疗无效或疗效不满意的眼内炎。
3. 不能使用扣带手术获取成功的视网膜脱离。
4. 外伤或血管性疾病引起的纤维组织增生或牵引性视网膜脱离。
5. 合并玻璃体紊乱的晶状体或人工晶状体全脱位。
6. 严重的晶状体后囊膜浑浊,以及因存在视网膜脱离等高危因素不适合做Nd:YAG激光后囊切开术的晶状体后囊膜浑浊者。
7. 玻璃体瞳孔阻滞。
8. 合并有玻璃体紊乱的外伤性白内障。
9. 眼内异物。
10. 角巩膜破裂伤合并玻璃体嵌塞。
11. 各种类型黄斑裂孔,黄斑前膜,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,黄斑水肿。
12. 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膜,黄斑部视网膜下积血。
13. 视网膜中央或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,需经玻璃体人路缓解静脉阻塞或动、静脉交叉压迫或静脉注药。
14. 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、难治性青光眼。
15. 玻璃体内寄生虫。
【禁忌证】
1. 玻璃体液化或后脱离引起的飞蚊症。
2. 不合并玻璃体积血和纤维组织增生的视网膜新生血管。
3. 活动性葡萄膜炎。
4. 严重的虹膜红变。
5. 严重的眼球萎缩。
6. 无视功能者。
【术前准备】
1. 全身检査应特别注意血压、血糖和心、肺、肾功能。
2. 眼部检査包括视功能(视力、光感和光定位)、眼前后节、眼压和前房角检査。
3. 特殊检査包括眼部超声波检查、视网膜电图和视觉诱发电位等。如怀疑眼内异物,应做眼部CT检査。
4. 术前应清洁术眼、剪短睫毛、冲洗泪道,滴用抗菌药物滴眼液2-3d。
5. 散大瞳孔。
6. 术前给予镇静药。
【麻醉】
1. 眼球表面麻醉。
2. 球后阻滞麻醉。
3. 强化麻醉。
4. 必要时全身麻醉。
【操作方法及程序】
1. 常规眼部消毒,铺无菌巾。
2. 开睑器或眼睑缝线开睑。
3. 根据手术范围行颞下、颞上和鼻上或360°剪开球结膜。分离球结膜下组织,可做或不做四条直肌牵引线。
4. 灌注液可以选用BSS plus液,或选用乳酸林格液、林格液、BSS液。
5. 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可用原角巩膜切口。
6. 扁平部玻璃体切割术。
(1) 巩膜切口。有晶状体眼距角膜缘3. 5-4mm处、无晶状体眼距角膜缘
2. 5mm处做颞下、颞上和鼻上巩膜切开;通常颞下巩膜切口放置玻璃体置换液体灌注头,并缝线固定。颞上和鼻上巩膜切口分别放置玻璃体切除头和眼内照明光导纤维头。
(2) 缝角膜接触镜环,放置角膜接触镜。
(3) 置入导光纤维头和玻璃体切除头,切除玻璃体。一般切除频率600-1500/min,吸力150-500mmHg。先从轴心中央部开始,继而向前、向周边和向后推进。用棉棒或巩膜压迫器进行巩膜外加压可以增加周边部的可视度。
(4) 若有视网膜前增殖膜则予以剥离,解除对视网膜牵拉。
(5) 若有视网膜下膜影响视网膜复位时,应行视网膜切开,取出下膜。
(6) 若有视网膜脱离,可行玻璃体气/液交换或重水充填,排出视网膜下液体。
(7) 视病情需要行眼内视网膜激光光凝。
(8) 视病情需要行玻璃体填充膨胀气体或硅油。
(9) 拔出灌注头,依次缝合巩膜和球结膜切口。
7. 球结膜下注射抗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,涂抗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眼药膏后敷消毒纱布遮盖。
【术后处理】
1. 术后每日换药1次。.
2. 注意观察眼压、葡萄膜反应和视网膜情况。
3. 如眼压升高,应给予降眼压药物。必要时可放出少许眼内充填物。
4. 球结膜下可注射糖皮质激素3-5d,减轻葡萄膜炎症反应。
5. 根据视网膜状况,决定是否加做或补做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。
6. 术后5d可拆除球结膜缝线。
【注意事项】
1. 从巩膜切口进人穿刺刀的方向应朝向玻璃体腔中心或视盘,避免损伤晶状体。
2. 开始灌注前应确认灌注头在玻璃体腔内。
3. 鼻上、颞上巩膜切口间距夹角不能<90%否则不便于玻璃体腔内手术操作。
4. 应在术野中直视下看清眼内器械,方能进行手术操作。
5. 视病情需要调整玻璃体切除的频率、吸力及玻璃体切除范围。
6. 局部粘连较牢的增生膜难以分开时应予以切断,避免强行分离损伤视网膜。
7. 周边部视网膜牵拉不能完全解除时可行巩膜外环扎或局部加压,松解残留牵拉。
8. 术中监测患者血压、呼吸和心电图,发现问题及时处理。
9. 在灌注液中可加入适量葡萄糖(50%葡萄糖液3-4ml),也可以加入肾上腺素、糖皮质激素、抗菌药物等,但加人的药物和剂量均以不引起 视网膜中毒为限。
视网膜脱离复位术
【适应证】
1.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:由于玻璃体变性、收缩、牵拉形成视网膜神经上皮全层裂孔,液化的玻璃体经裂孔进入视网膜下形成的视网膜脱离。
2. 视网膜萎缩、变性使视网膜变薄,形成视网膜裂孔,而产生视网膜脱离。
3.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,但玻璃体内无明显增殖性改变者。
4. 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经药物治疗无效,并且视网膜脱离已累及黄斑部者。
【禁忌证】
1. 严重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。
2. 严重的玻璃体积血合并视网膜脱离。
3. 黄斑部裂孔合并视网膜脱离。
4. 巨大或多发视网膜裂孔合并视网膜脱离。
【术前准备】
1. 眼部和全身检查。
2. 患眼滴用散瞳眼液,充分扩大瞳孔。
3. 术前滴用抗菌药物眼液2-3d。
【麻醉】
1. 表面麻醉。
2. 球后阻滞麻醉。
3. 面神经眼支阻滞麻醉。
4. 儿童及不能合作者可采用全身麻醉。
【操作方法及程序】
1. 360°球结膜剪开,4条直肌牵引缝线。
2. 间接检眼镜直视下裂孔定位,冷凝或光凝封闭全部裂孔。
3. 预置巩膜外加压带缝线,并根据病情决定是否预置巩膜外环扎带缝线。
4. 于视网膜脱离最高处行巩膜外切开放液。放液后缝合切口,并局部冷凝。
5. 结扎预置缝线。
6. 间接检眼镜下观察眼底,了解视网膜复位情况,裂孔是否位于巩膜嵴上,裂孔周围的冷凝斑或光斑是否明显,以便在手术台上立即调整缝线,补充冷凝或光凝。
7. 指测眼压略高于正常为适度。
8.剪除直肌牵引缝线,缝合球结膜。
【术后处理】
1.手术结束时结膜下注射抗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,结膜囊内涂1%阿托品眼膏和抗菌药物眼膏后遮盖。
2.术后第1天换药,观察眼前节及眼底情况。
3.术后第2天开始眼部滴用抗菌药物滴眼液,每日4次,持续1个月。滴用 1%泼尼松龙,每日4-6次,持续1-2个月,以后逐渐减少滴用次数及浓度。滴用 1%阿托品滴眼液,每日1-2次,持续2-3个月。滴用复方托吡卡胺眼液,每曰2-3次,持续2-3个月,根据眼部情况逐渐减量。
【注意事项】
1. 术后除眼内注入气体者需保持适当体位和头位外,一般不需卧床休息。
2. 术后1个月可恢复工作,但应避免头部和眼部外伤。
3. 术后应避免重体力劳动。
来源:泰安市中心医院
| 版 | 权 | 声 | 明 |
转载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版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,及时删除。内容真实性、有效性和完整性未经核实,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