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进普瑞文章>新闻中心
【合肥晚报】教师节当天,患癌教师捐出眼角膜
“蜡炬成灰泪始干”,46岁的定远老师朱玉胜为学生当了半辈子“蜡炬”。9月10日教师节当天,病榻上的朱玉胜带着万般眷恋和不舍,离开了他的学生。身患癌症的他再次为社会当了次“蜡炬”,捐出了自己的眼角膜,把光明留在人间,它们将帮助两位患者重见光明。
体育教师患上癌症
46岁的朱玉胜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,是定远县的一位体育教师,工作敬业,除了白天上课外,经常晚上还陪学生一起训练,希望孩子能考个好一点的学校。
可老天并未眷顾这位好老师。从去年起,朱玉胜开始经常拉肚子,体重也下降得很快,却始终查不出病因。即便如此,朱玉胜从未向学校请假,一直坚持为学生上课,直到几个月前被确诊患上癌症。
没有人会相信,身高近1米8、体重170斤,壮得像头牛的朱玉胜,竟会和“癌症”二字挂上钩。
确诊后,朱玉胜在安徽省立医院接受治疗,经历过初期的痛苦心情后,更加知道生命的可贵,朱玉胜向家人提出了自己的想法:既然自己已经这样了,就将器官捐献出来,这样还能帮助更多的人。
把最后的光明留在人间
朱玉胜说在病痛中,自己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活着的意义。
袁敏是朱玉胜的妻子,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。看着丈夫认真的样子,她答应了。在一起生活了这么久,她懂他。
可朱玉胜的想法遭到了其他家人的反对,在他们看来,如果去世了还不能留个“全尸”,就无法入土为安。“但他很坚持,自己打电话说服家人,最后大家都没再反对。”袁敏说。
经过咨询,朱玉胜知道自己的肝脏等器官不适合捐赠,于是决定捐出自己的一对眼角膜。7月24日,省红十字会眼角膜库的工作人员来到了医院,为朱玉胜办理了捐献手续,朱玉胜在捐献申请登记表上,吃力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。
他更希望自己的这个行为可以教育还在读高中的女儿,“让她成为一个正直的、坚强的人,懂得爱和责任。”
教师节当天捐出眼角膜
“今天凌晨我们去了医院,他一直在等着我们,见到我们到了,才放心。”省红十字会眼角膜库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朱玉胜认真地看了他们一眼,6时24分,安然离世。“他虽然没有精彩的人生故事,他的行动却感动了我们所有的人。”
朱玉胜的一对眼角膜将使两名患者重见光明,他妻子介绍,两人以前商量过,希望这对眼角膜能捐给安徽老乡,让他们看得见这美丽的世界。本报记者 付艳
【扩展阅读】:安徽省红十字眼角膜库简介
2008年,安徽省红十字眼角膜库在合肥普瑞眼科医院挂牌成立,是全省全力红十字眼角膜库,专门用于捐献角膜的登记、采集和储存。并将这些优质、安全的供体材料适时提供给做角膜移植手术的医生,以满足临床的需要,为眼科学教学及科研提供各类眼组织材料。
使广大角膜病患者重见光明,进一步推动安徽省的角膜移植事业,为更多的因角膜病致盲致残的病人带来复明希望,使器官移植手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,同时推动安徽捐遗事业的发展。